浅析需求分析的几个来源

分享人:郭凯

一.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二.战略需求

三.用户需求

四.协作需求

五.配套需求

六.数据侧需求

七.参考文献

八.更多讨论

一.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产品的第一优先级永远是有用。 一个好的产品是能解决问题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是需求决定了流程和页面,流程和页面决定了交互。

对于一些刚入门的产品经理,通常上来就会沉浸在页面实现中,而没有先去理清需求,本末倒置;还有一些产品经理,是面向老板设计产品,老板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就忙不迭地去按照老板的想法做,而不顾自己手中所有的开发资源和用户端的实际需求。

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人会使用的。 产品所有的核心都是围绕需求展开的,而需求往往来自于各个方面,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各个方面需求综合作用的产物。

根据需求的类型,我们面临的需求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下面将从五个部分讲述需求从产生到上线的过程。

二.战略需求

一个公司的方向性需求,一般不是产品经理所能决策的,这个层面的需求一般来自于决策层。老板一般会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优势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决定产品的战略方向。

例如为什么微信是做熟人社交,而陌陌是做陌生人社交?对于这个层面的需求,一般不会有太具体的需求。通常产品经理会听到的需求会是,产品大概要面向什么样的用户,帮助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需求可能在初期的创业公司会听的更多,例如饿了么的诞生是来自于他的创始人想要解决校园里叫外卖不便的现状 。

但在相对成熟的公司孵化新项目时,你听到的需求可能会变成:公司有哪些资源优势?我们利用这样的优势能够切入哪个行业?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小程序的诞生,可能是微信的决策层在思考自己拥有这个体量的用户后,微信能做更多的事情。在这个思路下,逐渐衍生出了小程序的概念。利用小程序,微信实现了流量的转化,实现了自己平台化、系统化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产品经理更多的事情应该是去了解老板提出的方向。基于这样的需求,可以确定人群、需求范围以及统筹手上可用的一些资源。(比如流量资源、内容资源、算法资源等)。简单来说,如果把做产品比作开饭店,那么这个阶段差不多是菜系(需求)、大厨(资源)和卖给什么样的人(用户)已经基本确定。但是开在什么地方、店面装潢以及详细的菜品和定价都还没有确定。

三、用户需求

在接到了战略层的需求,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分解和完善需求,将需求细化。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包括:找到目标人群、了解目标人群的使用习惯。

比如你要做一个外卖平台,你的用户群里可能包含了两个人群,即商家和用户。针对这两个人群,又会派生出很多需求。你需要考虑商家的使用环境,普通的小店很可能收银、送货、点餐全部加起来只有一到两个人。他们可能就没有办法专职的关注下单情况,这种情况下你的推送机制、语音提醒可能就要保证时效性。同样的因为生产环境的原因,订单管理需要人工来确认,保证不会过载,影响用户的体验。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就要尽可能简单清晰,在商家没有货的时需要及时下架。

用户端则面对学生群体,在PC或者手机上如何展示有哪些商家?每个商家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如何帮助用户去挑选商家?怎么评判商家的口味?价格如何展示?两个人群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这个环节,其实产品经理基本上可以将方向性的需求转变为更详细的功能范围和对应的优先级。还是拿开饭店的例子,在这里其实我们根据老板给的菜系和大厨以及开店预算。我们基本上确认了我们的菜是要卖给什么人,这些人来吃饭的需求是工作餐还是周末聚会?抑或是情侣约会?以及他们大概的预算会在什么范围?(目标人群及核心需求)。在以上条件的支撑下,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菜单上的内容,是要设置凉菜还是热菜?确定招牌菜、主食(需求转化为对应的功能列表)。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店面的装潢也可以确定下来(页面风格、页面布局)

四、协作需求

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我们要继续确认内部的工作流程。产品不仅是用于服务用户,同时还要服务自己内部体系的其他部门。例如:运营部门日常的内容更新和活动维护,那你就会需要一个管理后台;客服要可以收集和解答用户的问题,那我们的页面上就会需要客服的展示位以及后台给客服回复的页面。

确定了你可能需要协作的部门之后,有的时候你还需要继续确认他们的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前后端的设计。延续我们开饭店的那个例子,在这个阶段,你可能需要根据后厨的人员配备和菜系(用户需求和内容生产能力)决定厨房添置的什么道具,是否需要购置烧烤架(内容生产类型),原材料是使用半成品还是自己制作(内容生产流程)。

五、配套需求

一个在客户端呈现的需求,往往伴随着的很多你看不到的功能需求。以一个社区类评论功能为例,用户只能看到普通的回帖评论,但是背后可能伴随着一套超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可能需要有禁言、删、拉黑的功能。拉黑的人是否可以被解除黑名单?黑名单在哪里管理?禁言多久后可以发言?在别的帖子是否可以发言?还有评论中如果有敏感词汇,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规则都需要设置清楚。由于前端页面展示有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这就需要做一个后台来管理。

因此在需求分析的时候,往往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功能。背后的完整流程,产品经理都要清晰,并对实现成本有个大概的估计,从而决定是否要拓展周边功能。在开饭店的那个例子里,再上一个环节里面我们确认了我们要做烧烤店,以及整个烧烤的流程如何开展。那么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就需要确认我们是用钢签还是用竹签?签子应该怎么整理?饭桌上是否需要设置专门盛放签子的容器(评论体系中的管理员)?如果是钢签,如何回收清洗?如何降低签子的丢失率?签子如何消毒?(帖子后台管理系统)

六、数据侧需求

以上的这些需求理清楚之后,差不多产品的需求也算完整了。1.0的版本基本做完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线上数据观察。这里跳过产品的冷启动时期,假设你的产品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体。

在这个阶段产品就需要通过数据来验证之前产品经理推理确定的需求是否合理。例如帖子的评论功能是否有人使用?帖子提供的快捷回复和表情包是否有人使用?设置的收藏和分享功能点击率怎么样?

我们筹划许久的饭店,在这个环节也进入了正常的营业期。我们需要通过数据来检验这个店是否符合最初的预期,例如面向白领的中午餐,需要验证客单价、平均上菜时间以及翻台率(即餐桌重复使用率)等关键数据,来优化你后台的生产流程以及菜单的设置。从而保证用户在短时间完成用餐,并且消费在白领的工资可承受范围内;同时还要确定在这样的商品定价和人员配置和生产成本下,饭店是可以盈利的。

我们还希望我们的大厨们,能看到自己的菜被用户所喜欢,工作更有动力。我们的服务员可以很高效的完成用户的要求,从而得到用户的称赞。这些东西的实现和饭店整体(产品)的设计密不可分。

七、参考文献

《为什么你的做出来的产品没人用:论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八、更多讨论

谢谢观看

By: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