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钱琴
目录
1.什么是冷启动?
2.如何冷启动:五步走
3.第一步:搞定双边模式中的关键一方
4.第二步:把产品建成你期望的样子
5.第三步:引导关键一方融入产品
5.第四步:撬动另外一方参与
5.第五步:把控双边节奏,提升平台量级
6.更多讨论
什么是冷启动?
冷启动是产品初始阶段,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用户从零开始积累的过程。没有内容,没有用户。
如何冷启动:五步走
第一步:搞定双边模式中的关键一方
明确产品定位——根据定位圈定受众人群——分析人群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方式——找到人群聚集地——通过运营措施引入群——群内再运营保持活跃——待上线后导入产品
最关键的是「种子用户人群的选择」。在面对双边模式的产品时,种子用户选哪一方,把运营的中心放在哪里。 双边模式常见这两种类型:B2C和C2C。举例: B2C类 拉勾,企业和求职者 58,商户和消费者 C2C类 豆瓣,贡献者和浏览者 知道,提问者和回答者 在行,行家和需求者 滴滴,司机和乘客 春雨,医生和患者 除了以上两类,还有B2B,以及B2C和C2C混合型,前者不太常见,后者可以拆开分析,所以就不作为典型来说了。
以上拉勾、58、豆瓣、在行、滴滴等案例,都可看做是双边模式的产品。你认为哪一边更重要? 拿拉勾来说,没有名企,对求职者就没有吸引力;但没有求职者,企业的招聘需求就无法满足。 所以需要清晰的知道谁是更关键的一方,搞定他们就可以撬动另外一方。 可以这么来分析,企业和求职者,就像万达广场的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新建的万达广场,肯定是需要先招商,让这些品牌商家完成入驻了,再开门迎客。所以在这两者里,商家更重要。 拉勾需要先搞定名企,建账号发职位都沟通好了,再做营销活动,引求职者进来转化成简历投递。 这个案例同样适用于上述几个其他产品。所以,第一步先把种子用户准备好,遇到双边模式的产品,选择更关键的一方做种子。
第二步:把产品建成你期望的样子
建立种子用户团队是上线前做的准备,等到内测的时候,就需要把产品从里到外「收拾」一下。 「收拾」指的是运营做的事,比如把内容、活动、专题都填充上,这样对产品调性、内容类型和用户体验都有很强的把控力。让用户第一眼看到这个产品的感觉,是符合产品定位的,是你期望的样子。 假设你要开一家小店,肯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其他家有明确的差异化。在开张营业之前,就要把小店「收拾」好,当路人走过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小店的特色。
这点的难点就在于「收拾」这个环节。很多内容型产品,不重视冷启动阶段的内容准备,随便转载或抓取一批内容就填上。你这么不用心的对待用户,用户也会这么对待你。因为这样搞到的内容没有人味儿,感受不到产品的活跃度,导致整个产品冷冰冰的。
正确的做法是,运营根据产品的定位,选取或写出最合适最典型的内容,转换不同的风格、角度和语境发布。如果有必要,还要创建一定量的回复讨论,要求观点各异,尖锐但不低俗。 按照以上的做法,做好内容的填充,这个产品就完成初步的建立了,只是内容很少,而且还没用户访问而已。 就像刚开的小店,店面装修和商品摆设都完毕了,一分钱还没卖过。下一步就是等顾客光临了。 看完这段,你就知道为啥知乎建立初期就有李开复等大佬的回答了吧,前期都要先准备好。
第三步:引导关键一方融入产品
1.种子用户选取的精准度
2.种子用户对新产品的预期
3.导入活动的质量
第四步:撬动另外一方参与
第五步:把控双边节奏,提升平台量级
5.参考文献:
多案例讲述「冷启动」,可不只是找种子用户那么简单
6.更多讨论
By: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