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需求优先级?
分享人:祝宇昊
1.KANO模型法
2.矩阵分析法
3.经济收益法
4.前/后置需求分析法
5.满足核心用户需求的优先(二八原则)
6.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优先(资源最大化利用)
7.满足核心业务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需求优先(ROI最大化)
方法一.KANO模型法: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KANO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一种工具
通俗地讲,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三种,包括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方法二:矩阵分析法: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
矩阵分析法,也叫四象限法则,把一个二维的横竖坐标分成四个象限,横坐标是重要性,纵坐标是紧急性。
第一象限为重要且紧急,第二象限为紧急不重要,第三象限为不重要也不紧急,第四象限为重要不紧急。
方法三:经济收益法:经济收益高且紧迫的功能需求 > 经济收益高但不紧迫的功能需求 > 紧迫但经济收益不高的功能需求 > 不紧迫且经济收益不高的功能需求
同样是把一个二维坐标轴分成一个矩阵(四个象限),横坐标是经济收益,纵坐标是紧迫度。
第一象限是经济收益高且紧迫度高,第二象限是紧迫度高但经济收益不高,第三象限是紧迫度低且经济收益不高,第四象限是经济收益高但紧迫度低。
方法四:前/后置需求分析法:前置需求的优先级 > 后置需求的优先级;
前置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后置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前/后置需求分析法,是指在一款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有的需求是必须要提前开发的,而有些需求是可以放在项目后期开发的。
方法五:满足核心用户需求的优先(二八原则)
这个很好理解的。产品的用户有核心用户(可能 80% 左右),也有边缘用户(可能 20% 左右)。产品本身就是为那 80% 的核心用户开发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
所以,核心目标用户的需求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非核心的边缘用户的需求在分析的时候很顺其自然就会往后排,甚至排到你根本不想开发
方法六: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优先(资源最大化利用)
公司有自己的主营业务,一款产品也有自己重点发展的业务和需要满足的用户群
方法七:满足核心业务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需求优先(ROI最大化)
按照方法六的说法,我们应当优先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但核心业务的需求可能有很多,比如我刚才说的正餐业务需求,光说正餐业务其实是比较笼统而空泛的,因为整个正餐业务也许有几百上千个需求
那么如何从这些需求当中找到优先级排第一的需求呢,这时就可以参考方法七了——在所有能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里面,找到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需求优先开发。
最后,不管你在工作中受到老板多大程度的牵制与干涉,作为产品经理,如何去排定需求的优先级,你自己心里要有一杆秤
By:祝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