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享人:王佳妮
目录
一、区别
二、包含内容
三、更多讨论
(1)目的
对行业不熟悉的人,快速了解行业全貌,看是否有机会
(2)适宜对象
创业者、新产品立项、投资公司
(1)目的
深度了解一款竞品的产品情况,帮助优化自身产品体验
(2)适宜对象
产品经理
(1)目的
了解主要竞品的情况,帮助规划自身产品路线,找准自身定位
(2)适宜对象
公司管理层、产品经理
1.行业分析
A.市场规模——说明整个盘子有多大,以论证该领域的分量
B.盈利情况——论证盈利能力以及稳定性
C.增长态势——论证产品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的职责
2.行业细分
二手车行业为例,除了交易,还有二手车金融,二手车融资租赁,二手车信息平台,二手车SAAS,二手车物流等等类型。
其中交易类产品类型就有B2B、B2C、C2B、C2C几种交易模式
3.典型产品分析
列举有代表性的产品及公司:
A.公司规模。员工数量,融资情况
B.业务情况。市场占有率,业务覆盖区域
C.硬性指标。流量、独立用户数、月活。
D.增长态势。即以上所有数据的变化情况。
E.产品的核心优劣势分析。
F.各产品间的关系分析。
4.新机会
A.行业细分领域中的某一处
B.使用颠覆式的方法将原需求满足中的一环改写
C.借鉴国外或其他行业的经验
D.使用场景的重构。
5.风险
A.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是否依托于一些颇有难度的工作
B.上下游公司以及网络巨头是否容易切入这个领域
C.盈利能力是否稳健。如果暂未赚钱,是否具有盈利的想象空间
D.产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目的是了解行业,看是否存在机会
1.误区:跟竞品分析报告很容易混淆,而且很多内容都有重叠
A.目的不同
竞品分析报告目的在了解竞品情况,侧重点在竞品的宏观分析
产品体验报告目的在了解竞品的产品体验,侧重点在产品功能及用户体验。若是混在一起,目的不明确,且不易于阅读
B.阅读对象不同
竞品分析报告管理层会关注,产品体验报告更多的是产品经理关注
C.工作量太大
一份分析报告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若是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太关注的元素上,更是得不偿失
(1)产品体验
战略层: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市场分析
范围层:基础功能、特色功能。
结构层:产品结构功能图、用户使用流程图。
框架层:页面框架。
表现层:视觉设计。
(2)产品功能迭代路径
(3)运营及推广策略
(3)竞品简要分析
1.目的:了解竞品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如战场
2.作用
了解。了解竞品定位、产品、用户、业务、盈利、公司情况,行业趋势。
对比。对比中找差异,找行动点。
验证。竞争对手的项目或功能,能帮我们发现新的机会点,或验证需求是否成立。
A.行业分析(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增长态势);
B.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C.公司情况(员工数量、重要背景、融资情况);
D.用户情况(目标用户、用户数据);
E.市场数据(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
F.核心功能;
G.产品优缺点;
H.运营及推广策略;
I.总结&行动点。
A.直接竞品类:产品定位相似(目标方向、目标用户、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等)
B.间接竞品类:目标人群可能相似,但功能需求方面不太相同,或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同,但其它内容相似
C.潜在竞品类:行业相近、业务相近的企业产品
A.直接竞争:Uber(快车)、易到用车(专车)、美团
B.间接竞争:神州租车(主租车服务,打长途、自驾用户市场)
C.潜在竞争类:巴士、地铁(提供城市内的短途、高频度出行服务);高铁、飞机(跨城市、跨国的低频段出行服务)
A.上!知乎、虎嗅、36K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输关键字,筛选文章。看到行业的最新报道
B.下!AppStore、应用宝、豌豆夹、360手机助手,所有相关的应用都下下来
C.发!朋友圈、微博、博客、网站,发动人脉询问使用感受
D.活!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灵活使用
感谢大家观看
BY :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