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背景介绍
二.指导理论
三.设计方案
四.结尾的话
五.参考文献
什么是用户成长体系?
成长体系是通过数值化用户行为,计算后作为用户对产品忠诚度、贡献度的衡量依据,同时刺激用户留在产品的一套结构。成长体系是一种运营手段,但由产品经理负责规划实施。
为什么要设计用户成长体系?
主要是为辅助产品的功能实现,让产品的主要业务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成长体系只是手段,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产品真正有吸引力时,成长体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产生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的效果。
除非你的产品是一个划时代产物,例如微软的个人电脑,苹果的iphone,否则,在同类行产品中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的时候,做出好的成长体系至少可以成为一个产品加分的部分。另外,成长体系也是引导用户使用产品核心业务的手段之一,合理引导用户,维持产品运营。
网上看过很多文章,前面的师兄师姐也讲过小课堂。但还是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到底怎么设计用户成长体系
我知道要明确商业目的、明确用户需求、发掘核心驱动力、建设环路结构
我知道要用户分级,行为特征、身份特征、用户来源渠道属性、用户敏感度属性;用KANO模型梳理用户模型;用Hooked模型发掘核心驱动力
这张图大家没少看
然并卵,脑袋里还是一团乱麻
下面给大家介绍我自己发明的设计方法
但在这之前我还是先说个保底的设计方法
直接用积分系统、等级系统、勋章系统
这三个系统是最常用的系统,按照产品的发展时间顺序,一步步添加到产品里就好,安全可靠,简单暴力。
你要是问我这三个系统怎么设计,拜托,抄还不会抄么……
可如果你跟我说,你想玩出点花样来怎么搞?我昨天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个方法,不过在说这个方法之前还要铺垫一下
1、为什么我看过那么多文章后,依然不懂怎样具体设计,还是照着别人的体系依葫芦画瓢来做?
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构建出自己的设计体系,不知道如何将那么多方法、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就像画画,我们学会画眼睛,画腿,画手,可组合起来画的人怎么也不像。老师说要学习人体结构,肌肉、骨骼。然后我们画的人看起来像人。表面上呈现的东西,需要有深层的结构做支撑。
然后我们尝试把人和景色结合在一起,却发现人是人,景是景,无法融合在一起。为什么?
因为画师在画之前就已经把一幅画构思好,人是扎根在背景中的,通过一层层背景图层叠加,色彩融合,让人物与景色结合在一起。
这个例子不是泛用的,想说明的是,用户体系的学习中,我看的学习的是一些单独的技法。我会画背景,会画人物,但不知道怎么把两则结合。所以依然不知道怎么具体设计用户体系。
可能随着我不断学习,对整个产品进行设计,多设计几套用户体系,渐渐就能摸出点门道,再不济可以依葫芦画瓢,去糟糠取其精华
但是我现在就想掌握一套这样的方法怎么办?
2、理论基础
用户体系里的任务和用户活动区域相匹配
这是什么意思?任务大家都知道,新手任务、主线任务之类的。用户活动区域是什么地方?
我们知道用户可以分类成新用户、普通用户、核心用户等等。按照对产品的熟悉、忠诚程度来分。不管怎么分,用户是流动的,一个用户会在不同的用户类型间变化。
我们设计用户体系的目的是为留存、促活。那么一个新用户成为老用户的过程中,将会看到越来越多为他们设计的内容。就像来到一片草地后,看见前面的河流,穿过河流后,发现谷地,越过谷地后发现山川。
每种层次的用户都有自己主要的活动区域。
一个广告怎么用到刀尖上?只让它针对的用户群体看到它。卖奢侈品的广告不会出现在飞机的普通仓,卖化妆品的广告不会出现足球场。针对核心用户的设计,不让新用户注意到、看到。针对某类用户的功能,不让轻易其它用户发现。只有当用户开始流动,想要流动的时候,再让用户发现。
举个例子,我们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有区域地图,每个区域有匹配的等级,低等级的人物很难在高等级的区域活动。因为那个区域不是给低等级人物设计的。玩英雄联盟,改版前满级60级,60级前还有不同的等级搭配符文能获得的数量。低等级的人物和高等级人物对战无异于自杀,匹配系统的设计就是让用户能在合适的区域内活动,60级之后的段位匹配同样如此。换成网站,会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分。除付费会员这个大门槛隔离出的功能、显示区域,这两个群体分别可以进入自己所属功能、显示区域的任何地方,使用任何功能。无法做出强硬的隔离系统,使得对用户体系的设计要求会有所增加。
还记得我说的穿过草原到达山川的说法吧,网站的用户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些场景内有很多传送门,使用他们可以在每个区域内任意传送。如此混乱的背景,还怎么让人设计啊?还好,用户还是那个用户。
假设过来一个新手用户,他经过一些新手引导的简单操作后,发现附近一块地方和其它地方有区别,具体什么区别还不好说,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传送门!一扇通往山川的传送门。透过传送门,模模糊糊看见山川的样貌,但是需要一番繁琐的操作才能开启传送门传送过去仔细看清全貌。
设计上要考虑的就是这两点:
1、让低级用户忽视高级用户才能很好使用的功能。2、高级功能的复杂度让低级用户望而却步。
3、实践
前面说到背景,我认为做用户体系的背景是两个:时间和功能深度
下面是我用灵魂画的图
1、确定商业目的,比如提高会员购买率,提高在线时长。
2、从那么多用户体系中选择一款,或者自己设计一款?这个时候粗略考虑主要围绕什么业务,入口是干什么,出口干什么,有些什么特权。
3、从产品中选择功能实现。这个时候要分析功能场景,增加关系重要功能的权重,形成一个闭环
4、加上任务。新手任务、主线任务、活动任务,根据具体的功能做响应添加。同时计算任务对整体产生的影响
回到那张图,插入中间的用户体系,越深入,对应的功能和任务发现和完成的门槛越高
我设计这套方法的好处是它的知识壁垒比较高。
你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复盘画出更准确的背景图,里面体系的位置也更准确。当有产品需要一套用户体系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产品的发展阶段、功能的情况,找到相似的用户体系的位置。接着按照步骤一步步设计。
没什么要求的产品就直接来积分、等级、勋章三件套吧~
感谢大家观看
By 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