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REST接口

java分享会

分享人:雍金卫

1.背景介绍

2.特点介绍

3.具体规范

4.HTTP响应状态码

①.基本介绍

REST是谁?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官方解释:表述性状态传递

通俗来讲:资源在网络中以某种表现形式进行状态转移。

RESTful架构风格最初由Roy T. Fielding(HTTP/1.1协议专家组负责人)在其2000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HTTP就是该架构风格的一个典型应用。

②.出现背景

为什么会使用RESTful结构呢?

在移动端盛行之前,网页前后端联系很紧密,比如当时的PHP,JSP。在当时来看这是问题不大,各种不同的客户端(手机,平板等)。这样的情况之下,RESTful出现了。

RESTful可以通过一套统一的接口为 Web,iOS和Android提供服务。

2.特点介绍

REST最大的几个特点为:资源、统一接口、URI和无状态。

资源:就是网络上的一个实体,或者说是网络上的一个具体信息。

资源总是以某种Representation为载体显示的,即序列化的信息

常用的Representation是json(推荐)或者xml(不推荐)等

Representation 是REST架构的表现层

统一接口:

RESTful架构风格规定,数据的元操作,即CRUD操作,分别对应于HTTP方法:GET用来获取资源,POST用来新建资源(也可以用于更新资源),PUT用来更新资源,DELETE用来删除资源,这样就统一了数据操作的接口,仅通过HTTP方法,就可以完成对数据的所有增删查改工作。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完整资源数据)。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URI

可以用一个URI(统一资源定位符)指向资源,即每个URI都对应一个特定的资源。要获取这个资源,访问它的URI就可以,因此URI就成了每一个资源的地址或识别符。 一般的,每个资源至少有一个URI与之对应,最典型的URI即URL。

无状态

所谓无状态的,即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URI定位,而且这个定位与其他资源无关,也不会因为其他资源的变化而改变。有状态和无状态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如查询员工的工资,如果查询工资是需要登录系统,进入查询工资的页面,执行相关操作后,获取工资的多少,则这种情况是有状态的,因为查询工资的每一步操作都依赖于前一步操作,只要前置操作不成功,后续操作就无法执行;如果输入一个url即可得到指定员工的工资,则这种情况是无状态的,因为获取工资不依赖于其他资源或状态,且这种情况下,员工工资是一个资源,由一个url与之对应,可以通过HTTP中的GET方法得到资源,这是典型的RESTful风格。

具体规范

URI命名规范

文档(资源的单一形式,可理解为一个对象)类型的资源用名词(短语)单数命名

集合(容器,相当于资源的集合)类型的资源用名词(短语)复数命名

仓库(资源库)类型的资源用名词(短语)复数命名

控制器(方法,支持参数输入,结果返回)类型的资源用动词(短语)命名

URI中有些字段可以是变量,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按需替换

4.HTTP响应状态码

200 (“OK”) 用于一般性的成功返回

201 (“Created”) 资源被创建

204 (“No Content”) 此状态可能会出现在PUT、POST、DELETE的请求中,一般表示资源存在,但消息体中不会返回任何资源相关的状态或信息。

301 (“Moved Permanently”) 资源的URI被转移,需要使用新的URI访问

400 (“Bad Request”) 用于客户端一般性错误返回, 在其它4xx错误以外的错误,也可以使用400

404 (“Not Found”) 找不到URI对应的资源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端的接口错误,此错误于客户端无关

5.参考文献

http://blog.csdn.net/zghwaicsdn/article/details/53788535#t16

鸣谢

感谢观看,如有出错,恳请指正

BY : 雍金卫